白茶屬我國六大茶類之一的輕微發(fā)酵茶,是最早被記載的茶類,也是保持自然氣息最多的茶。
近年來,在提倡人類未病工程及茶產(chǎn)業(yè)、茶文化的推廣需求下,白茶以其自然、質樸和健康特點備受關注。
白茶壓餅工藝解決了白茶自然形態(tài)體積較大、不便于包裝的缺陷。目前絕大部分餅茶均是先將鮮葉加工成毛茶,再經(jīng)蒸汽的濕熱作用壓制成餅。
白茶濕熱壓制工藝
濕熱作用,以熱傳導和水動力為基礎,是制茶過程中僅次于酶促作用的主要推動力,可促使內(nèi)含成分發(fā)生豐富深刻的非酶性氧化、分解反應,形成不同茶類獨特的品質特征。
壓餅工藝對壽眉茶樣風味特征化學成分的影響
壽眉經(jīng)過壓餅后,可溶性糖、茶多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顯著降低,而水浸出物、茶多酚、可溶性蛋白質、黃酮類和沒食子酸含量顯著增加。其中茶多酚類含量約增加24%,黃酮類含量約增加16%,可溶性蛋白含量約增加25%。而濕熱壓制和烘干兩個處理間的茶多酚、可溶性糖、茶多糖、黃酮和沒食子酸含量變化均呈不顯著。
壽眉通過壓餅制作,其水浸出物、多酚和黃酮類含量增加,可豐富茶湯的厚度,影響茶湯滋味,而茶湯酚氨比升高可能導致茶湯味濃而澀。其中,氨基酸和兒茶素含量的顯著降低,本文推測氨基酸在熱作用下與糖類物質發(fā)生美拉德或焦糖化反應,一定程度上影響茶葉的色澤,而兒茶素在濕熱和壓制后處理中發(fā)生了氧化和分解反應,從而影響茶湯滋味。
濕熱工藝對白茶風味特征化學成分的影響
經(jīng)過濕熱處理,茶樣的含水率、水浸出物、茶多酚、可溶性蛋白質、黃酮類和沒食子酸含量均呈增加趨勢,而可溶性糖、茶多糖和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降低,且不同茶樣的主成分變化趨勢相一致。
濕熱作用使高分子等難溶物發(fā)生降解生成小分子物質,從而提高了茶湯的浸出率。經(jīng)過濕熱處理的白茶,水浸出物和各其他主要成分含量均呈增加趨勢。而可溶性糖和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降低,推測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由于蛋白質水解、茶多糖降解引起含量短暫升高,但后期部分發(fā)生美拉德或焦糖化等系列熱化學反應導致含量有所降低。
白茶濕熱處理前后色差值變化
白毫銀針與白牡丹經(jīng)過處理后,茶湯明暗度(L*值)無顯著變化,而其綠紅度(a*值)和藍黃度(b*值)呈顯著增加(P<0.05),即茶湯的紅度和黃度顯著增加。
貢眉和壽眉經(jīng)過濕熱處理后,茶湯的明暗度極顯著(P<0.01)的增加,即表示茶湯的色澤極顯著偏明;而藍黃度(即b*值)也呈顯著增加(P<0.05)趨勢,綠紅度變化并不顯著。
濕熱工藝對白茶抗氧化能力的影響
從上面的DPPH反應體系中,不同嫩度的四款白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具有顯著差異,且濕熱處理后,其抗氧化能力均顯著增加。
黃酮和茶多酚是白茶中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功效成分,濕熱處理有利于其抗氧化活性提高。
濕熱工藝對白茶感官品質的影響
感官審評發(fā)現(xiàn)熱蒸汽處理對四款白茶的外形的影響并不明顯;香氣得分明顯降低,濕熱處理產(chǎn)生較為明顯的水悶味,影響其香氣得分;處理組葉底相比于對照組稍發(fā)暗,得分略微降低,推測與熱化作用下美拉德反應相關。
滋味是白茶審評最為重要的因子,實驗發(fā)現(xiàn)濕熱處理不利于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滋味得分,利于貢眉和壽眉的滋味得分。茶湯中兒茶素的含量及酯型兒茶素所占比例反應茶湯的收斂性,兒茶素含量越高且酯型兒茶素所占比例越低,茶湯表現(xiàn)越為醇和,從而影響其滋味得分。
白茶的壓制及濕熱處理
餅茶便于運輸,利于貯存,有良好的市場前景。白茶壓餅是一個復雜的生化過程,有效的利用白茶的壓制及濕熱處理,提高白茶的化學與健康品質,是未來白茶餅加工的研究方向。
來源:萬氏留香白茶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